![]() |
|||||||||
|
|||||||||
2023年 |
錢 財(一) 「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甚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使徒行傳十七24-25) 「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阿們。」(羅十一36) 引 言 行走天路的信徒,就是進窄門過奉獻的關,走窄路,在生活上遵行神的旨意──過奉獻的生命。我們在「奉獻」的文章論到奉獻信徒因著錢財徹底的奉獻而在靈性、身體及生活上蒙了極大的祝福。可惜,大多數的信徒在錢財上未蒙神祝福,主要是在錢財上的奉獻沒有澈底。有些基督徒在世上賺得許多錢,但因對錢財認識不夠,為自己和家人積儹錢財,以致在各方面蒙受虧損,失去神的祝福,結果正如保羅所說的:「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六9-10) 壹、 認識理財之重要 一般信徒知道奉獻是包括全人及自己所有的一切。奉獻的生活是在凡事上遵行神的旨意。但是,由於對「錢財」真理的認識不清楚,在錢財上未能明白並遵行神的旨意。以致,在屬靈生命、生活環境、身體健康及事奉上未蒙神祝福。不但他個人、家庭失去了應有的祝福,甚至基督的身體(教會)也遭受虧損。故此,認識神對「錢財」的旨意、及實行,是奉獻信徒最重要的功課。 理財是操練敬虔的首要 主耶穌在祂登山寶訓馬太福音第五章,首先提到天國子民的內在品格及外在行為,接著在第六章便接到得著此種品格和行為的操練。在五種操練中,除了禱告、禁食兩種以外,其他三種都與錢財有關,而且第一種操練就是施捨,可見理財與信徒的屬靈生命有何等重大的關係。我們從教會復興史上可以看出信徒對錢財的態度決定了教會在地上的見證是無可置疑的。 首先,我們從使徒行傳,看見初代耶路撒冷教會的信徒,因著錢財上的完全奉獻,實行彼此切實相愛,以致能凡物公用(徒二44、45),雖然當時許多人因信主,家業被人搶去,許多人被囚禁(來十32-34),但因許多人將田產房屋變賣了,交給使徒分給有需要的人,信徒中間竟能達到「內中沒有一個缺乏的」(參徒四32-35)。就是因著他們在財物上彼此切實相愛,神的祝福大大降臨在他們中間,印證了詩篇一百三十三篇的話,聖經記載「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眾人也都蒙大恩。」(徒四33)這一點從教會長老雅各對保羅相交中可以得到印證(加二9-10)。 再者,教會歷史中復興的團體,都是因為在錢財上完全奉獻所造成的。例如:英國衛斯理會的復興,是因衛斯理兄弟帶領信徒,分成一班一班,使他們切實在生活上彼此照顧,並且要求他們照顧社區上的貧窮人。還有德國摩拉維亞教會的復興也是如此。在中國教會歷史上,山東的耶穌家庭,因為信徒切實地實行錢財完全奉獻,在戰亂、飢荒的年代過著凡物公用簡樸的生活,他們的奉獻達到十分之十。又因他們為當地貧苦社區修橋、鋪路,照顧貧病孤寡,得到百姓及執政當局的稱許。所以,神大大地在生活及生命上祝福他們,以致他們能在四十三畝的土地上養活五百多人,是當時的一大神蹟。至於他們在屬靈上對中國教會的影響,就難以估計。 故此,我們認識錢財制度的由來是非常重要的。 貳、財制度的由來及認識 起初神創造世界,神創造了萬物和人,祂把地上一切的菜蔬和樹上的果子給人作食物,將青草給地上的走獸、飛鳥,並各樣爬在地上的生物(創一29-30、詩104篇)。在神創造的計劃中,神把地上一切的出產白白地賜給祂所造的人類全體,在人沒有墮落之前,並沒有「錢財」的制度。亞當墮落被趕出伊甸園後,地因人受了咒詛,長出荊棘和蒺藜,人必須耕種地土才能得糧食飽足。直到人遂漸離棄神的治理,墮落敗壞後,人開始由物物交換,貨幣制度及土地私有,把神的財物佔為私有,用武力佔有財貨、人口及土地,「錢財」的制度逐漸產生。 這就是聖經所說世界經濟制度的由來,由於人心的敗壞,撒但就利用這個制度,使人在其中放縱私慾,貪戀、積儹錢財,造成「瑪門」的神,使人崇拜。 神藉著摩西把以色列人從埃及地(世界的預表)拯救出來,把他們安置在迦南地,建一個屬神的國家。當神把土地分給以色列十二支派以後,便為他們訂定屬神的制度,要他們遵守,從摩西五經我們可找出幾個基本原則: 一、地上和其上之物都是屬神的。雖然,祂把地土分配給十二支派,但他們不過是土地的管家。他們從土地所得的上好出產都要取出十分之一供事奉神的人使用,表示他們是神的僕人,為神耕種土地服事神及服事自己和家人。不但供應自己,連寄居的外人也當供應。而且祖先所擁有的土地永不能轉移,其上的財貨要作為全家族的養生之用(利二十五章)。 二、 各人要勤勞工作。雖然,神所賜土地是家族共有,但各人也要勤勞工作,不得偷懶,所以神許可他們中間有借債的事,但在借債上有豁免年,以免他們中間有過度貧窮的人。(申十五1-15) 三、 要他們均平、互相幫補。神吩咐他們要幫助他們中間貧窮的,補足他們,照著神救贖他們恩典的原則恩待貧窮的弟兄。 由上面的敘述我們可以知道,地上一切的人力、物力及財產均是屬神的,正如大衛所說:「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是屬耶和華。」(詩二十四1)是神為其上人與一切生物所共有。不是任何人能獨自佔有、享用的。雖然,因人的墮落必須有「錢財」制度,人才能勞力工作,不偷懶,但人不得越過神的主權和制度,要按共有及恩典的原則來支配、使用。否則,便落到撒但的手下,敗壞了自己和別人,造成許多罪惡與災害。 貳、 基督對金錢的教訓和榜樣 「耶穌對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有好些財主,往裏投了若干的錢。有一個窮寡婦來,往裏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耶穌叫門徒來,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裏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裏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他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可十二41-44) 一、基督對奉獻錢財的看法: 地上的國度人看錢財是權能和地位的象徵,所以世人戀慕、追求崇拜它。神的國度,神對人的評價時,是看他對金錢的態度,而不是他所擁有的。慕安得烈說: 「世人問:他有多少錢?基督問:他怎樣用他的錢?在人看重如何積聚錢財,在基督著重如何施出錢財。當一個人施出的時候,世人會問:他施出了多少?基督卻問?他怎樣施出?世人看金錢本身及它的數目,基督看那個人本身及他的動機。試看這窮寡婦的故事,不少富人奉獻很大的數目,然而卻出自他們有餘的;其中並無犧牲;他們的生活仍是一般充裕和舒適,他們並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其中並無對神的愛和熱誠;這不過是一種膚淺、固有的宗教的一部份。寡婦只不過投入兩個小錢。可是處在困境中的她獻上她的一切,甚至養生的都獻上了,她把所有獻上給神,沒有保留,沒有留下一點;她盡獻所有。」 我們的標準與基督的有何等的差異。我們看重一個人施出多少,甚至加以表揚。但,基督看一個人留下多少。我們看奉獻的金錢本身。基督看這金錢是否一種犧牲。那寡婦沒有保留絲毫,她盡獻所有;這奉獻贏了基督的心,獲得基督的稱許,因為它所代表的就是她的愛及自我犧牲的精神。基督,本是富足的,卻為我們的緣故成為貧窮的。許多人從有餘中──投上很大的數目;但這窮寡婦從困境中獻上她的一切。 二、基督教導奉獻錢財是進入永生的途徑: 基督在地上,祂對著銀庫而坐,看眾人投銀入庫。照樣祂今天在天上,也查看信徒的奉獻。祂把每一個奉獻放在神的天秤上來定它的價值。如今祂仍是在天上一樣作。每一個金錢的奉獻,不論多少,祂都注意到,並且依據它或在今世或是永恒裏所要帶來的福祉來定它的價值。祂也願意使在地上等候祂的人,知道祂對我們的奉獻的看法。 大家都曉得主耶穌多次在祂的比喻中題到這一點。在不義的管家的比喻中祂說:「要藉著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裏去。」(路十六9)在那交銀子給僕人的比喻中祂說:「你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太二十五27)那沒有利用他的銀子的僕人,結果喪失一切。在山羊和綿羊的比喻中,是那些濟助貧乏困苦的人的,聽到主對他們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太二十五34) 我們不能憑藉金錢上天堂──正如不能靠行為上天堂一樣。然而在金錢的奉獻中,會培養和表現屬天的思想,對基督的愛,對人群的愛,及對神的聖工的熱誠。「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享受國度。」這句話是計算了那些真心花在基督及祂聖工上的金錢在內的。我們金錢的奉獻,應是有預備我們永居天堂的功用。 三、基督提醒我們不要積儹錢財在地上: 「你們看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麼?」(太五26)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3) 基督提醒門徒,不要為自己積儹錢財在地上。是因為祂知道門徒對天父的照顧和供應尚沒有信心。所以,祂吩咐門徒先要把錢財奉獻交給神保管和支配,如此,他們就能眼睛得開看見神保守、供應的大能。 其次,他提醒他們,如果他們不能脫離錢財、今生生活上的憂慮,他們必不能專心事奉神。因為,三心二意的人,必定被今生的思慮所纏累,他們一定看重錢財,而不能一無掛慮專心事奉神。 積極的方法,祂要門徒追求「神的國和神的義」擺在第一,如此,他們就能夠脫離屬肉體的憂慮。因為,當他們竭力為神國,關心福音、教會及世人的福祉,將錢財擺上時,聖靈必賜他們充足的信心和確據,神也必因他們的忠心奉獻,在生活上照顧他們,使他們無後顧之憂。正如保羅所作的見證,他說:「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或作祂所交託我的)直到那日。」(提後一12) 四、基督對錢財的榜樣: 「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林後八9) 「如經上所記,『他施捨錢財、賙濟貧窮,他的仁義存到永遠。』」(林後九9) 為我們成為貧窮:我們的主耶穌本有神的形像,祂擁有神本性的一切豐富及權能,祂降生在木匠約瑟的家中,成為社會上的貧窮人。祂要為生活勞苦,當祂出來為神傳道時,祂也沒有因行神蹟、醫病、趕鬼而富足。祂從未擁有自己的住處,積蓄錢財,祂離世前,與門徒吃逾越節晚餐的地方也是別人的地方,祂是一直貧窮直到赤身露體被釘死在十字架。祂這樣降卑,乃是為要作我們的榜樣。 勤勞工作供養家人:主耶穌祂在未出來傳道前,在家中做木匠,供應自己和眾多家人生活的需要。這樣一位擁有萬有的主,竟然要為三餐而勞力。祂如此行,乃是教導世人應當勤勞工作,以免好逸惡勞,閒懶製造是非和罪惡。 祂賙濟貧窮:主耶穌出來傳道後,祂的生活並不富足,只有少數婦女等供應他們,有時他們沒有食物,門徒需要摘取路旁的麥穗果腹。他們連繳殿稅的錢都沒有,還要彼得去釣魚取銀錢付稅。然而,祂還是關懷貧窮,時常吩咐門徒拿錢賙濟(約十三29、徒十38)。 從主耶穌基督在地上處理錢財的榜樣,我們可以認識這就是天國子民在地上該有的生活方法。 參、 基督徒對錢財的認識 神把基督徒安排在世界生活,不是要他們離開世界,乃是要在世上為神發光,並藉著他們在世上的生活,造就他們,為進入永生的預備。雖然錢財是屬世界的制度,但是神要藉著他們裏面的新生命,在使用錢財上勝過世界的靈。他們雖然使用錢財,卻不致作錢財的奴僕。所以,基督徒對錢財的認識和奉獻是非常重要的。 一、認識錢財的試探: 撒但對世人的試探無論是「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約壹二16)都與錢財有關。所以,主耶穌對門徒說,世人是事奉「瑪門」(財利),世界的風俗就是貪財、積儹財寶。保羅提醒提摩太要逃避這些事,他說:「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裏,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六9-10) 許多信徒對這個試探並不瞭解,他們因為未把錢財奉獻,因而落在迷惑和網羅裏,為積儹錢財,晝夜不安而終日惶恐。有人因它而變為貪婪。也有人用不誠實的手段取去別人應得的東西。也有人為了它失去愛心把好的東西獨佔了,全不顧及別人。也有人因愛金錢,對財寶地產貪得無饜。 還有一些人把神和貧乏的人應得的分扣起了,而犯了盜竊的罪。還有些較富裕的人,效法世人,把錢財當作放縱肉體的工具。正如保羅所說,「用許多的愁苦把自己刺透」。他們不瞭解「瑪門」是撒但引誘世界最有力的利器。勝過錢財試探的一個方法,就是在積儹及使用錢財時戰兢恐慌,唯恐落入試探。唯一安全的方法,便是永不運用金錢去滿足它的慾望。而克勝這用錢的試探的方法,便是思想金錢在屬靈上可能發揮的能力,並使我們的心靈充滿這思想,你若想肉體不斷被釘死,切勿為滿足它的慾望而花費一個小錢。 他們不但失去了屬靈的平安、喜樂和獎賞,有時連自己身體和家人的幸福都賠上,所以,基督徒唯有過了錢財奉獻的關,才能從世界出來。當以色列要到曠野敬拜神時,法老要他們將牛羊牲畜留下,就是這個道理。因為,他知道一個人的錢財若還留在世界(埃及),他必定要再回來,走不遠的。 二、不要為生活憂慮: 要相信神是我們的父,祂「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麼。」(羅八32) 讓神作你錢財的主人。存感謝的心接受你所應得的,看作從神而來,是神對你禱告的答應。「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雖然,我們必須自己勞力才能得著生活的供應,但是我們應當知道,就是我們勞力的能力也是神所賜,連生命氣息都是靠神保守的。雖然我們天天都需使用金錢,但我們不是靠金錢而活,是憑神的話──應許而活在地上。正如保羅所說:「在世為人,不靠人的聰明,乃靠神的恩惠。」(林後一12) 主耶穌告訴我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麼,身體不勝於衣裳麼。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麼。」我們只要仰望神,神會供給我們一切所需用的。至於物質上的享受,卻是我們應該棄絕的。主耶穌要我們「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六8)。 三、作神的管家: 每一位得救的信徒,是祂重價買回來的,都是神的僕人。祂所賜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錢財及才能都該好好的用來服事神,才能作一個忠心的管家(太二十五14-30)。所以,我們應當站在僕人的地位來看我們的責任。 殷勤工作:保羅在以弗所書上勸勉信徒不要偷懶以致偷竊,反而要「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弗四28)約翰衛斯理對他所帶領的信徒的要求,就是盡力的工作,努力賺錢,但也要盡力地奉獻。 簡樸的生活:奢侈放縱情慾是屬世界、屬肉體的行為。我們不效法這世界的風俗。彼得勸勉信徒不再「因為往日隨從外邦人的心意,行邪淫、惡慾、醉酒、荒宴、醉飲,並可惡拜偶像的事,時候已經夠了。」(彼前四3、三3)歷代教會的復興大都是從與世界分別、過簡樸生活開始。 盡力施捨及奉獻:初代教會蒙教會稱許寡婦的善行,其中有一項就是「又有行善的名聲,就如養育兒女,接待遠人,洗聖徒的腳,救濟遭難的人,竭力行各樣善事。」(提前五10) 四、錢財奉獻是恩典的來路: 主耶穌教導門徒進天國的第一個操練就是操練施捨。(太六1-4) 奉獻錢財是治死肉體的方法:主耶穌呼召門徒要捨己撇下一切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祂(路九23-26、十四33)。己的生命是緊抓住屬地的錢財,捨己的第一步就是在奉獻錢財上,治死肉體的邪情惡慾。當一位信徒按著聖經的感動奉獻錢財時,這便是他治死肉體慾望的操練。 增進信心的生活:我們整個信心的生活,都會因著我們對金錢的態度而增強。有許多人是靠營利過生活的──現在處理世人當為人生之要素時,人心很自然地便會因金錢拖下來而困鎖於地。只有信心能助我們不斷克勝試探。每一個想到倚靠金錢思想的危險,每一個抗拒它的引誘的努力,每一個本著愛心對神的奉獻,都有助於信心的生活,漸漸地我們便在神的亮光中看一切。我們的目光看到永恒的價值,於是我們手上奉獻給神的金錢,便成為我們每日的教育,加強我們的信心,訓練我們屬天的思想。 加強愛心的生活:我們金錢的奉獻可能加強我們愛心的生活。每一種恩賜都需要經常運用方能長進;愛心尤然。而當我們看到周圍的需要而生出同情之心,並且考慮到運用我們的金錢的時候,這便自然使我們的愛心滋長增強。每一個要金錢的呼籲,與我們每一次的反應,都可能叫我們生出新的愛心,叫我們對它的要求更甘心的順服。 試想到窮人吧,出自愛心的和及時的一點微薄的奉獻,會把快樂帶給千千萬萬在苦境中的人。也許就是為此神允許世人有貧富之別──正如藉著買賣世人互相倚賴,同樣地藉著施捨與受恩我們有很好的機會體驗到施與受之福。基督曾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徒二十35)。 金錢的奉獻可能是你獲得恩典最好之途,藉著重新獻上一切給神,便與祂不斷的交通;亦是你對神存懇切之心最好的證據。 五、錢財是擴充神國度的工具: 錢財是神能力的出口:這是世界的權勢,利用錢財作為自私、貪心及驕傲的工具。但神的恩典和能力卻把它變為神榮耀工作的工具。試看,一個小孩的五餅二魚,交在主耶穌的手中,卻餵飽了五千多人,使神的榮耀得以彰顯,而聽道的百姓也得著餵養,這是何等大的榮耀。英國慕勒憑信心設立孤兒院,近六十多年撫養了二千多孤兒,在近代教會中為神作了美好的見證,使許多信徒信心大大增長。從慕勒的日記,我們可以知道,供應這孤兒院的經費,大多是貧窮弟兄姊妹,甚至是許多孩兒們甘心樂意的奉獻。 錢財是屬靈恩典的工具:屬物質的錢財,若只用在餵養、供應身體的需要,只是屬地、暫時的果效。若交在神的手中,卻藉它賜下永生、信心和愛心的工具。慕勒孤兒院不只是供養孤兒屬地的救濟事業,許多孤兒在孤兒院中得救、重生,成為神合用的僕人。試看,神的兒女出自愛心和及時一點微薄的奉獻,會把快樂帶給千千萬萬在苦境中的信徒和世人。教會團契中的弟兄姊妹,若實行錢財上彼此相愛的生活,神的教會必定興起,神的國必定迅速開展。 錢財直接促進神的國度:試想教會和其在地上的工作,國內及國外的宣教機會,與千百個以救人靈魂為目標的團體,如果神的兒女能把屬世的金錢,以正確的態度投入神的工作,不但能直接促進神的國度,而且為自己積存天上的財富。 伍、基督徒理財的方法 基督徒初信時就該把自己和所有的一切奉獻給主,由主來支配。但在理財方法若沒有好好學習,要行走這條道路是非常困難,主要有兩個原因。因為,一是今生生活上的思慮,及世上錢財的迷惑,會把信心的道擠住,使他屬靈生命無法成長(太十三22)。其次,主耶穌說,「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在那裏。」人若不學習將錢財一直交託主支配,必定被錢財困住,因為世界、肉體二大勢力的攔阻,無法專心事奉神走信心的道路,更談不上奔走屬天的道路。 就歷代屬靈的觀點及教會歷史的明證,基督徒從恩典中墮落的第一原因,也是主要的原因,就是在錢財上不忠心。若是浪費貲財,放縱世俗情慾,更談不上走屬天道路,因為他的內心已是與神為敵,根本談不上愛神(雅四4)。初代教會,神對教會的第一個審判就是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在錢財上不忠欺哄聖靈。約翰衛斯理離世前曾說過:「我最痛恨的一句話,就是我們的會友說,『我花得起』。」在他離世前,衛理會的屬靈復興早已停止,主要是他們起初從神得到錢財的祝福,因著沒有繼續過簡樸的生活,用在照顧貧窮信徒和外邦人,以致,他們在外表雖有神的祝福,但屬靈的祝福和神的同在早已離開他們了。 一、要把錢拿出去種: 基督徒理財的方法,不是把錢握在手裏。你越握,錢越死。你越握,錢越沒有,就像水一樣化了。你越給,錢越多。如果神的兒女都學習給,神要到處行神蹟。錢握在手裏,總是叫神的兒女都變作貧窮的人。凡是一直把錢拿在手裏,不能給出去的,神不能信託他。你越給,神越給你。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第九章六節說:「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這也是聖經裏所說理財的原則。基督徒送錢給人,是拿出去種,不是拿出去丟。不是多丟多收,少丟少收。神乃是說,多種的多收,少種的少收。你是拿出去種。你盼不盼望你的錢長?你如盼望你的錢長,你就得拿出去種。你拿得出去,就長。你拿不出去,就不長。 我們能不能愚昧到一個地步,沒有種的地方想收割?多少求供給的禱告,神不能聽。因為你是殘忍的人,沒有種的地方想收割,沒有散的地方想聚斂。那是不可能的事。為什麼不拿出一點錢去種?有那麼多困難的弟兄,有那麼多困難的姊妹,你為什麼不種在他身上,讓你到一個時候能夠收成?凡是把錢握在手裏越牢的人,那一個人越得不著。所以你們要看見,在這裏,這一幅圖畫是非常的美。這些哥林多人送錢給耶路撒冷的人,顧念他們的需要,保羅說,這不是丟,這是種。請你們記得,我們能夠把錢當作種子用。你如果遇見困難的弟兄姊妹,顧念他們的難處,神就能讓那一個錢長,會有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收成。盼望你們多多的把錢拿出去種。 初信的弟兄姊妹,要學習把錢拿出去種,等到你們自己有需要的時候,能夠收你們所種的。你們不能收你們所沒有種的。有許多弟兄姊妹,越作越窮。有多少,吃多少,當然就沒有了。有一擔,你留下五十斤去種,明年就有收成。明年再留下五十斤,再去種,後年就又有收成。要種,就不要吃。許多人老是吃,從來不種,所以等到有需要的時候,就不能收。如果今天有一班青年的弟兄,能夠拿錢去種在弟兄身上,然後跪下來對神說,「神阿,我現在種在弟兄身上。當我有需要的時候,我要收成。」你要看見,神尊重祂自己的話。 二、要奉獻給神: 不只這樣,你們要看見,在舊約裏神對以色列人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瑪三10)這是同樣的原則。 在那個時候,以色列人窮到沒有辦法,困苦到沒有辦法,他們如何能實行瑪拉基書第三章的話?以色列人要問:「我十擔的米不夠吃,九擔就夠吃麼?十袋的麵粉不夠吃,九袋就夠吃麼?」這是屬血氣的人,愚昧的人說的話。神就責備說,人所不能作的事,神能作。神說,「你如果把我所賜給你的十分之一送入我的倉庫,以此試試我,是不是替你打開天上的窗戶,把祝福傾倒下來,一直傾倒到你無處可容!」 我告訴你們,十擔是貧窮的原因,九擔是豐富的原因。人以為手裏越多越好。但是拿在手裏的,是貧窮的基本原因。我奉獻給神,就變作祝福的基本原因。那另外的一擔,在我的手裏,就變作我的咒詛;在神的倉庫裏,就變作我的祝福。以色列人的原則,就是在這裏。如果把你該奉獻給神的留在家裏,自然你就看見貧窮。你把它留著,反而是貧窮。 三、一切都拼上為著神: 再看一處,是相當奇妙的事。我們看見以利亞在迦密山上為著降雨禱告神。(王上八)那是一個大旱的時候,旱到一個地步,王出去找水。王手下的大臣,也出去找水。可見那時水是何等的少。以利亞在山上為神重修祭壇,要把祭獻上,以利亞就吩咐人挑水來,倒在祭壇和祭物上。 那時候,水是何等的寶貝呢!因為連王都出去找水。但是以利亞說,要把水倒下去。一擔的水,兩擔的水,三擔的水,一直倒到水流在壇四圍像河一樣。天上的水還沒有降下來,雨還沒有降下來,先倒下這些水,不是可惜了麼?雨如果不降下來,倒掉這些水,豈不是太可惜了麼?但是,以利亞叫他們挑水來,倒下。他自己跪下禱告,求神降火燒掉壇上的祭物。神聽他的禱告,就降下大雨。如果你們要天上降下大雨來,先要把你們的水澆上去。你們如果捨不得你們的水,天上的水就不降下來。 許多人的難處就在這裏。他把自己所有的握得頂牢,卻要神聽他的禱告。神雖然要叫地上不乾旱,但是人得把水倒上去。以人的思想來說,凡事要留退步。若是雨不降下,起碼還有幾擔水。但是計算有幾擔水在手裏的人,永遠看不見天上的水。要看見天上降水的人,都得像以利亞一樣,能捨得手裏的水。什麼都得出去。如果在初信的人身上,不能脫離錢的能力,不能蒙拯救從錢出來,信心的道路永遠不能走得正直。所以盼望我們要作一個奉獻的人,將一切都擺上為著神。 四、神供給答應的原則: 腓立比書第四章十九節,是一節很特別的聖經。哥林多的人是捨不得錢的人,腓立比的人是很捨得錢的。保羅是一次一次的受腓立比人的供給。但是保羅對腓立比的人說,我的神必供給你們一切的需要,我的神要照著基督的豐富,照著基督榮耀的豐富,來供給你們的需要。你們覺得腓立比書第四章的特別麼?他特別的說,「我的神必……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收錢之人的神,接受餽送之人的神,要供給這些餽送之人的需用。 這是相當清楚的。你們一次過一次,一直顧念我的需要,我的神就會供給你們的需用。斷沒有不供給人,而神供給他的。今天許多人抓住腓立比書第四章十九節,但是他根本沒有看見腓立比書第四章十九節。因為祂不是給求的人,祂乃是給「給」的人。只有給的人,能夠抓住腓立比書第四章十九節。不給的人,不能抓住腓立比書第四章十九節。你要給人,然後你才能夠說,「神阿,今天你要照著在基督裏的豐富,供給我一切的需要。」只有腓立比的人,神才能供給他一切的需要。只有在給的原則上的人,神才能供給他的需用。 當你罈裏的麵沒有的時候,當你瓶裏的油沒有的時候,請你記得,你所僅有的一把,要先替以利亞作一個餅,先給神的僕人吃。先用那幾滴油,那一把的麵,作餅給先知吃;等一等,這一把的麵,這幾滴的油,能夠叫你吃三年零六個月。誰曾聽見過,一瓶的油能夠吃三年零六個月?我告訴你們,你把你的一點油,你的一點麵,先作一個餅給神的先知吃,你沒有了,你就看見那一瓶油能夠養活你三年零六個月。(參路四25-26、王上十七8-16)本來給你吃一次都不夠,但是你拿出去,你反而得著養活。這是基督徒理財的方法。 陸、財物奉獻實行的原則 許多基督徒對奉獻的原則,因人看法的混淆大受挫折。所以我們該回到聖經來看奉獻的原則。 一、新舊約要求的不同: 舊約摩西所吩咐的是律法的要求,而新約是恩典在人心中的感動,若不是從心裏作出來的都沒有價值(羅二29、七6),這是最大的區別。神並不是因為有短缺,因此就給人一個奉獻的制度,強迫人奉獻財物。保羅對哥林多人說,「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林後九7) 舊約有硬性的規定:在舊約的時候,神藉著摩西傳給以色列人的法例裏,硬性的規定要把人所得的十分之一歸給神,「地上所有的無論是地上的種子,是樹上的果子,十分之一是耶和華的。……凡牛群羊群中,一切從杖下經過的,每第十隻要歸給耶和華為聖。」(利二十七30-32)認真的說起來,以色列民在神面前所獻的,若加上初熟之物,獻祭與供獻,實際上就超過了十分之一。但這十分之一是人必須獻的,人若是不獻上這十分之一,神的賜福就停止。甚至受到神的咒詛,他們的土產受到蝗蟲的毀壞等等(瑪三7-12)。 新約是否有此規定:今天有些教會奉行著十一奉獻,這個作法也許對一些初信的人有些微操練上的好處,但是若把它作為教會的規條就缺乏依據了。在新約的教會裏,因為神的恩典毫無保留的顯明出來,在奉獻的真理上與舊約的原則就不完全一樣。在舊約的時候是遵守規定,不管人願意不願意,在新約的時候卻是基於人的感恩與甘心。所以在財物的奉獻上的操練,就該先明白在新約教會裏面的原則和事實。若硬性規定必違背新約教會治理原則,反而絆倒許多人,而且,單單十分之一的奉獻也限制了神更大的祝福。 二、新約奉獻的原則: 新約要求全所有奉獻:我們既是主的人,我們所有的也是給主來支配;我們也承認我們所有的全是主的。所以我們說什一的奉獻不是新約教會奉獻的依據。現今不是十分之一,或者是十分之二,或是十分之幾的問題,而是全所有奉獻。要把所有一切交由神支配,在聖靈引導下,按信心程度使用。 新約奉獻的實行是各人按自己收入和所有的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各人照著自己信心和愛心的程度。 三、理財與奉獻的實行: 奉獻有兩方面的意義,在責任方面是把神所交託,按祂的旨意使用。首先要盡自己責任,如照顧親友,聚會及服事自己的工人。在獻祭又是自己甘心樂意,因為神把這些錢財,當作馨香的祭物,這也是神極大的恩典。奉獻是向著神,但直接收受的卻是人,及神在地上的工作。 (一) 供養父母,照顧親友 首先要孝敬父母,這是神指定的命令,聖經說:「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弗六2-3)主耶穌也曾提到法利賽人教導人把供養父母的錢財拿來奉獻,是廢棄了神的誡命。(太二十五4-6)從這兩經文看來,我們不但要在生活上供養父母生活的必須,而且要到尊敬的地步,即他們的生活水平不致於貧困,至少要比我們更好。我們首先要把上好的奉獻給神,因為祂是至高,其次把最好的供應父母,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長上,對我們有養育之恩。 其次,要照顧親友。這也是神的命令,保羅對提摩太說:「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裏的人,更是如此。」(提前五8)這裏所說的親屬,不只是直系親屬如祖父母,也包括了親戚。這是初代教會信徒行為的標準,也當是今天的標準。 (二)聚會開支 信徒對所參加聚會的開支應有自己的責任。保羅說:「各人必擔自己的擔子。」當然,在錢財富裕的信徒理當多分擔,這才合乎均平的原則。許多信徒在這一點上,忽略了自己該負的責任,不但自己不蒙祝福,也攔阻了神的工作。 (三)神的工人 在教會中參與服事的包括長老、執事及信徒均為神的工人,另外有受差遣外出的工人,如保羅和巴拿巴等。有些熱心宣教的教會,當有信徒奉差外出傳道時,全教會信徒均投入幫助他們的家庭及農場工作,這就是很好的見證。 聖經說:「在道理上受教的,當把一切的需用供給施教的人。」(加六6)「那善於管理教會的長老,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更當如此。」可見供應直接幫助自己的工人,是信徒基本的責任。有一位傳道人在他蒙召出來傳道後,還是對過去栽培他的工人有直接的奉獻,這是很好的榜樣。 另外對外出的工人也是一樣。約翰說:「親愛的弟兄阿,凡你向作客旅的弟兄所行的,都是忠心的。他們在教會面前證明了你的愛。你若配得過神,幫助他們往前行,這就好了。因他們是為主的名出外,對於外邦人一無所取。」(約參五7)神告訴眾聖徒,該供給神的工人的需用,因為他們蒙召全時間服事主,對外邦人無所取。把奉獻送給神的工人,不單供給在本地神的工人,也記念在別處的神的工人。 (四)有缺乏的信徒 羅馬書第十二章提到在愛中生活的團契是,「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的款待。」(羅十二9-12)使徒行傳他們實行凡物公用的原則,正是最好的榜樣。也許有人以為這樣不能看作奉獻。但是馬其頓眾教會供給在猶大有缺乏的聖徒,他們是先把自己獻給主,然後才供給有需要的聖徒,這明明是奉獻。神把這一些有缺乏的弟兄擺在我們眼前,為要我們學習彼此相愛,互相幫助。愛主就記念弟兄,不愛主就不會記念弟兄。「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二十五40)雅各及新約教導信徒要幫補肢體生活的需用。(雅二14-17、約壹三17-18) (五)貧窮的外邦人 主耶穌在地上傳道時,為我們作了美好的榜樣。祂不但醫病趕鬼,祂也施捨錢財賙濟窮人。等到教會在耶路撒冷成立後,使徒便教導門徒要照顧貧窮的人。教會的柱石雅各與保羅相交時勸勉保羅和巴拿巴要教導外邦教會的信徒記念窮人(加二10)。而且是保羅向來熱心行的。雅各在給散住在各地的書信中也說:「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各一27)初代教會就是因他們彼此相愛,不分階級,照顧貧窮,救濟遭難的人,當代教會領袖特土良,就以照顧貧病孤寡的愛心,在疾病流行中自我犧牲,作了眾人的榜樣。故此,他們得眾民的喜愛,所以神把得救的人數天天加給他們。(徒二47) (六)屬神的工作團體 神在推廣祂的工作上,常常呼召一般工人組成工作團體從事各種事工。包括拓荒的宣教工作,如保羅與巴拿巴奉差出去傳道,還有為傳福音所設立的孤兒院、養老院,醫院及學校等等。這些工作都是由神所選定合祂心意的僕人,在神吩咐下成立,直接向神負責,憑信心仰望神的供應。有時他們有自己的事業和產業供應工作所需的經費。如中國山東的耶穌家庭的農場,日本「白洋舍」的洗衣公司。但大多數是神感動信徒捐獻,正如摩西預備會幕及大衛預備聖殿的材料,大衛吩咐百姓甘心樂意奉獻。(出二十五1-2、代上二十九6-9) 柒、錢財信心及奉獻的見證 信心使徒慕勒的見證──憑信心事奉 十九世紀後期,慕勒為增強基督徒的信心,鼓勵基督徒依信心方式生活,他的成績比其他任何一個人都要見得超卓。他憑信心辦孤兒院,不向任何人募捐,近六十年扶養近二千多孤兒。他的報告書中所載的千萬來信證明了這點。他的信心大大鼓勵了1859年在北愛爾蘭發起「二次福音復興運動」的一班人;這運動很快就推展至全不列顛島上。蘇格蘭的廓里雅孤兒院,英國的巴爾拿多孤兒院、菲庚孤兒院,亦多蒙慕勒的示範及影響。印度和日本也有類似的事工。又有憑信心而辦佈道會,譬如戴德生創辦的中國內地會,和十多個在別國的傳道會,都是效法慕勒的原則。他的信心見證,造就了許多基督徒工人及信徒,使他們在全世界各地為主作見證。使教會再回到信心的根基上。畢士大堂成了別的地方許多教會的模範。 1830年慕勒在英國西慕斯開始傳道之後,因著要順服神的話,他不能同意接受固定薪金。因這種制度會束縛基督的僕人,軟化他的信息,來博取人的歡心,違背雅各書第四章十三至十七節及哥林多後書第八章十一、十二節的原則,不要將未知的將來定為服事神的原則。同樣連帶職的信徒也不能決定明天的工作一定可以維持,還是要仰望神的保守。除非有神預先指示,信心的原則是我們在生活或服事上,一天天的仰望神的引導。所以入秋以後,他就不再受固定薪金,由信徒自由奉獻,不求人的幫助。但是他也看出,若接受信徒由聖靈感動直接奉獻的支持,有大筆奉獻的人可能感到自滿,而少筆奉獻的感到自卑,而且這與主在馬太福音第六章四節所說:「要叫你們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所以,他採用一個方法,在會堂門口放一個箱子,上面寫著,凡有感動要支持他的服事的,可按自己能力把奉獻放在箱中。他覺得要專一學習「不向任何人求助」,連為主外出服事的旅費在內,也不用任何間接的方式事先暗示別人。這一切經過深思熟慮的方法,為要使他不依靠血肉的膀臂,而是經常地,單單仰望主。這些步驟使他能進入一生的工作目標及見證。這種決定性的決定,使這位屬靈人能進入「父家」的事物中,使他成為世界性的見證人,見證神是聽禱告的神,並且單單地依靠神是絕對安全的。 當他放棄教會固定薪水,在教會門口放一個箱子,單單仰望神感動信徒奉獻來支持他的需要。他要求教會管錢的弟兄,每週按時開箱,把所收的奉獻交給他。但是有時管錢的弟兄因為奉獻很少不好意思交給慕勒,有時疏忽忘了開箱,而耽誤了慕勒的供應。在這些情況下慕勒學習完全仰望神,甚至也不敢提醒弟兄去開箱子。但是每次在最緊要的關口,神常使慕勒的困境得到解決。也因此訓練了他堅定信靠神的信心。 家庭信心生活 1830年10月7日慕勒和葛馬利結婚。他們結合在同一的信心原則上,四十年之久,同心事奉主。他們遵從路加福音第十二章三十三節主的話,變賣他們僅有的一些,賙濟窮人,積蓄財寶在天上。他們為著基督自願貧窮,從不後悔所行,反而畢生奉行不懈。他們有夠多日常的機會來相信神的供應,證明神的信實,經歷神是一位聽禱告的主。(詩六十五2)神能保守信靠祂的人,不至失腳,不至跌倒。在他六十年倚靠主的生活中,他的信心從不畏縮。他能清楚指出,有五萬件事明顯的得著禱告的答應,其他還有無數的例子,雖然不能逐條指明,無疑都是神看顧的憑據。 很少人能夠走上讓神來照顧祂兒女生活中最小之事的道路,是因為很少人能完全放下他們對生活的一切掛慮。他膽敢信靠主,是因他信主是那位連我們頭上每一根頭髮都數過,且不許任何一隻人們所輕看的麻雀任意掉在地上的神。祂向祂的兒女保證說:「所以,你們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太十29-31)所以,慕勒得蒙神的應許得以經歷「神是聽禱告的神」。並且在往後的年日神使信靠祂的慕勒不只不跌倒,也能免去絆腳的緣由。 慕勒在學習財物信心的功課上,持守了得到神供應的律,就是主在路加福音第六章三十八節所說的:「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有一次慕勒夫婦家中麵粉用盡了,但等了二天,一直沒有主的供應。所以,慕勒就對他太太說:「可能我們有一些地方攔阻了神的供應」。他就對妻子說,定規我們家裏有東西太多。你看見他不是求主給麵粉,反而是說,我們東西太多,所以主不給。他們就跪下來禱告,求主給他們看見,在家裏有什麼東西多了。禱告完起來,就從屋頂小樓起,把每一件東西都看過,問問看這一件是不是太多。連小孩子的東西也都看過了,都是僅僅夠用。他就對主說,家裏實在沒有多的東西。主,你不給我,是你錯了。停了一停,他對他的妻子說,主不會錯,一定是在我們家裏的東西太多。他們又查,查到地下室,看見前些日子人送他們的一箱奶油。他看見這一箱的奶油,就非常歡喜,對他的妻子說,這一定是多的。 他們兩個年紀都相當老,這一個功課已經學了許多年。他們知道主的話:你們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他們就很急的,要將這一箱奶油給人。要拿給誰呢?他在那裏是負責的人,他就把所有窮的弟兄姊妹看一看,無論誰都送他一塊。兩個老夫妻,把這箱奶油用刀切成一塊一塊包起來,就送到這些弟兄姊妹家裏去。這樣一包一包送完以後,就對他的妻子說,現在我們樣樣都清楚了。他們就跪下來,禱告說,「主,我提醒你一句話,你曾說過:『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請你記念,我沒有麵粉了。」 那一天大約是禮拜六,在這麼多接受他奶油的人家中,有一家是一個很窮的姊妹,而且是殘廢的,一天到晚躺在床上。她好些日子都是吃麵包,沒有吃奶油。所以她禱告說,「主,求你憐憫我,給我一點奶油。」她禱告不多的時候,慕勒來了,送她一塊奶油。她就因此感謝主。等一等,她仰起頭來說:「雖然我們的弟兄慕勒,什麼都不缺少,把奶油送給我吃;但是,如果他有缺少,主,求你聽他的禱告。」因為慕勒從來不叫人看見他有缺少,人根本不覺得他有缺少;並且還有人在那裏傳說,慕勒是一個很有錢的弟兄。他常常給人東西,像這一次,又買了許多奶油,分送給這麼多人。但是一個姊妹在那裏禱告說,「如果他有缺少,求你聽他的禱告。」大約在是在那一天,沒有過兩三個鐘點,慕勒就收到兩袋的麵粉,他的難處就過去了。 神告訴我們,神的話每一句都應當相信。有許多人有一個難處,就是不把神的話當作神的話來相信。慕勒就是把神的話當作神的話來相信。凡不給人的,定規沒有人給你。你如果給人,就定規有給你的。所以,我們要學習給人。不是給人就完了,給人乃是叫神給我們。這是基督徒理財的原則。你家裏的東西一多,你別盼望神來給你。 【附錄】: 十八世紀中英國衛斯會福音大復興時,衛斯理教導及訓練信徒過簡樸及賙濟窮人的生活。他與懷特腓二人的服事,改變了英國社會,使英國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約翰衛斯理常對做事的人說三個用錢的方法,和知道對他們非常有用: 盡你的能力賺錢,要殷勤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