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裏面之愛」的四方面

莫林諾

  一個信徒與他的主之間的秘密與愛,有四方面的情形:

  第一方面是亮光;信徒對於神的偉大與自己的不值,有經歷性的認識。

  第二方面是燃燒的愛;他渴慕被神聖之愛燒盡。

  第三方面是平安又喜樂的安息。

  第四方面是裏面被主的能力所充滿;信徒不再追求、渴慕或定意得著任何其他的事物。

  第四方面的特點,帶來兩種結果:首先,會有膽量為神受苦;第二,有盼望,或說有確據----無論外面的環境如何相違,信徒深知他不會失去神,或與神隔絕。

  在信徒裏面的最深處,耶穌基督找著了樂園,當你在地上生活並處理各種瑣事時,你都要上升到祂那裏去。你若真的渴慕認識耶穌基督是誰,你若真用心中的單純專一地向著神;儘管你可能身處逆境,或靈裏匱乏,或一無所有,但是在你裏面卻有一個實際,使你堅定站立而不搖移。穩定行走裏面道路的信徒,外面雖被剝奪,但裏面卻完全消失於神。

  初步外在的認識

  科學性的知識、推論、邏輯,都是可以經由學習而得著,你可以稱之為對大自然的認識;但是神的智慧卻是靠著輸入我們裏面而使我們得著的,這樣的智慧最終能使我們認識神的自己。前一種認識----邏輯,會令人渴想知道他應該追求什么,並且知道如何不經過痛苦代價而達到目的。神的智慧所賜的認識,是在裏面對於神和祂道路的認識,這種認識有一個特點,它似乎並非主動地去認識它所要認識的,但是它卻能深深地認識神。科學家是外面的人,他們享受著自己對今世的知識,但真正的智慧人卻活在「消失於神」的境界中。

  人若稍許得著神的智慧,他就會非常清楚自己在生命中的地位何等卑微,他也認識物質的事物及一切財物的價值何等有限;這個認識使他變得單純,他不但有主的光照,並且他的裏面是平衡的、完全的。

  大部份的人是按著他們的判斷與見解而生活,他們若要察驗事情的真實或虛假,是根據無數的思緒,運用他們的心思與想像,而且注意感覺。但是有真智慧的人,是按著他裏面的真實來判斷,所以一個智慧人總是多作而少說。

  真正的認識

  事實上,屬靈的真理向多數人是隱藏而關鎖的,甚至對神學生亦是如此。為什么?因為他們所有的乃是學術的知識。但另有一種,則是「聖徒的科學」,只有專心愛主而且追求煉淨己生命的人,才知曉這一種科學。有些人博學多聞,欲缺少對靈裏面事物的經歷,他們可以編就故事,而且遣詞優美、筆鋒銳利,但儘管他們的確是盡心竭力,他們的講章與信息也根據聖經,可是其中並無神的話,不過是在人的話語上鍍了層偽金。他們敗壞了基督徒,用虛空與大話來餵養信徒,結果是教導的與學道的都得不著他們的神而仍舊虛空。

  這樣的教師用教訓之風餵養他們的聽眾,不給餅反給石頭,不給果實反給葉子,儘都是些有毒的蜂蜜所調和的污土。他們是一班追求虛名的人,聲譽與稱揚是他們的偶像;他們所追求的並不是神的榮耀,亦非裏面屬靈的建造。凡是不存誠意所傳的道,都是為著自己的利益,只有那些活在靈裏面深處的人,他們所傳神的話,才能印在聽者的心版上。反之,那些不活在裏面境界的人,他們的話只能達到人的耳朵,不會深入人的靈裏。

  真知識是在愛上富足

  有一個長存的定律:對永活神的真知識,能生出謙卑;學得知識、推論、理論、神學、甚至聖經,不過生出驕傲。若一個人只會用高大的話講論神的性情與他對神的認識,你不會因此就以他為聖潔。要尋找那些因己的剝奪與棄絕而宣揚神的愛的人,你在他身上會找著單純的智慧與謙卑,超過那些知道神之事卻不認識主自己的人。

  多少人住在小小的村莊裏,對人類文明孤陋寡聞,卻在神的愛上富足!多少神學家與牧師浸身於虛幻的智慧中,卻在真光上貧窮。我願意勸你永遠作個學習的人,不要作個知道的人;若別人認為你是無知的,不要以此為辱,反要引以為榮。何等可惜,那些精通聖經知識與神學的人,在對他們的神的真認識上,只能得著小小的火花;從他們身上出來的東西,何等攙雜,既非絕對的死亡,也不是絕對屬神的智慧。不幸的是,這種天然與神的混雜,是使人得著純淨、單純、透亮的屬神智慧最大的攔阻。

摘自:靈程指引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