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所應許的保惠師
巴若蘭

  序言

  鑒於今日講壇特別忽略了關於聖靈真理的可憐光景,和看見傳道工作因尊榮聖靈而得著很明顯的祝福;兩者能使作者覺得有再出一書以檢討這題目之必要。

  作者寫本書時;盡量避免在神學上的專門詞句,力求以簡易的文字體裁,提供一些對於聖靈自己與祂的工作各方面的主要看法,期望祂能因此得著祂所居住的人之認識和敬愛。

  本書的寫成,曾查考過許多學者名著的寶貴資料,所以除了在引用他們的寫作時加以註明以外,特在此謹誌作者對於他們的謝意。

  壹、基督藉保惠師住信徒裏面

  「聖靈現在正在地上執行職分;一切屬靈的出現,和三位一體與人的交通都是藉著祂。換句話說:當父和子顯然是在天上的時候,祂們同時也隱藏是在地上,藉著內住的保惠師住在信徒的靈裏面。所以我們雖然斷言聖靈於五旬節降臨是要在這整個時代都在地上居住的,我們卻並不暗示祂因此便不復在天上了。神不是像受限制的人一樣要去另一個地方時,便得離開原來的所在地。耶穌論到祂自己,曾說了一句極其奧秘而如同矛盾的話,使人對於它的字眼和表面的意義覺得非常費解:「除了從天降下仍舊在天的人子,沒有人升過天。」(約三13)基督是在世上而又是在天上的榮耀中;同一個時候在這裏,又在那裏;正如心裏的一個思想,我們把它構成語詞說出來了以後,它卻還是存在心裏,像發表以前一樣地實在、一樣地明晰。」--戈登(A. J. Gordon)

  一、永遠的同在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訓慰師),叫祂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裏來。」(約十四16-18)

  「另外……一位保惠師(訓慰師)!」憂懼的門徒初聽見這些話時,並不會得著什麼安慰。主已向他們披露了衷曲,他們心中充滿著黑暗的預感。主說過:「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

  「你所作的快作吧。」

  「我所去的地方,你現在不能跟我去。」

  「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現在祂又說:「還有不多的時候,世人不再看見我。」這些奧祕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主可不是要離開他們了麼?這件傷心的事實,他們本來是很難瞭解的,現在才漸漸地明白過來。

  「你們聽見我對你們說了,我去還要到你們這裏來,你們若愛我,因我到父那裏去,就必喜樂。」

  不錯,主就要離開他們了。以後怎樣呢?他們失去了生命之光,怎能存活呢?沒有主同在的支持,他們如何面對這個世界呢?難道有什麼保惠師,能補滿主在他們心裏和生命所佔有的地位麼?主所給予他們的保證:「我將真情告訴你們: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在他們聽來,這話像是多麼奇怪空洞的!為他們的最好處著想,果真有什麼會比主的繼續同在更有益的麼?難怪他們覺得迷惘。母親的死,難道對於她的兒女是最大的益處麼?

  他們覺得悲喜交集。當他們想到主要離開時,無情的失望籠罩著他們的心頭。當他們薄弱的信心把握住主的應許時,雖似不能瞭解,新的希望卻又湧上他們的胸懷。

  二、以奇妙的方式同在

  「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主也許要用測不透的方法,預備豐富的供應,來補滿他們的生命因主的死而造成的空隙。祂作過了許多同樣不可能的事,或者祂也要作這一件。

  一個孩子本來有一個父親、一個母親、一個愉快和諧的家庭,但是不幸失去了,便成為一個孤兒。門徒也像這樣的情形,不久就要在這個敵對的世界裏作孤兒,如同羊羔在狼群中一樣。主應許預備什麼給作孤兒的門徒呢?「另外……一位保惠師。」不幸的兒童,在失去父母的那一天,就需要人來照顧安慰;所以基督應許要差聖靈,來扶持祂的門徒經過那跟著祂的死而臨到的黑暗和孤單。

  貳、安慰者呢?還是加力者呢?

  一、加力者

  「保惠師」或「訓慰師」的希臘原文是Paraclete,英文聖經裏把它譯作「安慰者」(Comforter),但一般都公認這是有缺陷和不適當的翻譯。察威克(Samuel Chadwick)甚至說:「這翻譯是完全不中用的,以致在教義和經歷上,都產生了說不盡的害處。它把聖靈的使命表達錯了,使信徒多想到安慰而不注意責任,並且把宗教和解憂的安慰,聯結得比它與爭戰的關係更密切。信徒所需要的不是安慰,乃是力量。」他的想法固然可以贊同,但這名稱卻也不能說不是兩個意義兼而有的。

  在英文聖經裏把這名稱譯作「安慰者」的是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但這個字現在的用法,和它在十四世紀末葉所具有的意義,已經大不相同了。那時候這個字的用法,正如它從拉丁文轉來的原意一樣,字根的重要意義是「力量」。在威克里夫的心中,這個字就是這個意思,他才把腓立比書那節有名的金句譯作「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四13)這個字的意義在他看來,是「加力者、幫助者」;但從那時以後,它的意味漸漸地變弱,直到今日,這個英文字的用法,差不多只是單獨地與憂患中的安慰聯為一起。從這個字的起源,我們可以正確地推定,它所表達的意思,是加力、在軟弱時賜予力量。然而從我們的主自己所說「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這句話看來,我們也可以正確地推知,其中也未嘗不注意到憂愁中的安慰。

  二、明白真理

  但就事實而論,主在樓房上的談話中,這個字一共用了四次,在祂心裏沒有一次有著重憂愁的意思。

  第一和第三兩次,說保惠師是引導門徒明白一切真理之「真理的靈」,要住在他們裏面,並要為基督作見證。(約十四16、十五26)

  第二次,說祂的職分也是要叫人記起基督的。(約十四26)

  最後一次,說祂是要在人的心裏動工,叫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責。(約十六7-8)

  照我們的主對這字眼的用法看,可以清楚地看出,「安慰」的意思分明是居於力量和幫助的次要地位。

  在英文聖經裏「安慰者」這個名稱,既然被認為不是最好的翻譯了,所以修訂的人,便在頁邊提供交替用的「辯護士」或「幫助者」(Advocate or Helper)。我們讀英文約翰福音第十四至十六章,若以「辯護士」(Advocate)代替「安慰者」(Comforter),便可以讀出更切近這名稱的意味來,但最好不如乾脆地採用希臘原文Paraclete這個字,像英文採用了許多無法翻譯的外文一樣。(註:本書著者在本篇的題目就採用了這個字。)

  參、神律師

  一、作基督的代表,辯護、保護祂的名、保管祂國度的利益

  「聖靈」就是被稱為「神律師」。拉丁文Advocate(「辯護士」;按在中文聖經裏譯作「中保」)這個字,和希臘文Paraclete的意義接近相同,這個字很足以把聖靈的工作明白地表達出來。兩個字都是「喚來幫助」的意思,特別是對抗控告者或審判官。古時西方的標準律師,要承擔四重任務。他作委託訴訟人的代表,要辯護他的案件,保護他的名號、保管,並處理他的財產。

  這就是神律師的工作。但為誰的利益呢?聽見聖靈不是我們的「辯護士」(或「中保」),乃是基督的,也許有人會吃驚!主親口說:「另外……一位保惠師(或「中保」)。」這就暗示祂自己是一位,而聖靈是另外的一位了。約翰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裏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約壹二1)子是在天上與父同在,在彼作我們的中保,而聖靈是在地上作子的中保。祂的職分是作基督的代表,辯護祂的事由、保護祂的名、保管祂在世上國度的利益,這是祂所珍惜、熱心履行的職分。另一方面,我們不要忘記聖靈賜下在地上,祂對我們所負的責任,正如基督自己在地上對我們所負的責任一樣。基督已經藉著祂的靈來臨,並且恆常在我們身邊,加給我們力量、幫助我們。

  基督的離開和聖靈的降臨之益處,在我們看來,是容易明白的;但在當時的門徒看來,卻一定會覺得難解。聖靈的同在,怎能比人性的耶穌來得強呢?當耶穌在肉身的時候,祂的所在地受祂肉身的限制,只能一時在一個地方。祂若在迦百農,耶路撒冷便沒有祂同在的榮幸。祂若只與彼得在一起,雅各便不能得見祂笑容的光。門徒與主的接觸,最多也不過是隨時而有的。再者,主只能從外面感化誘導他們。 當試煉臨到他們時,倘若有主同在,祂的同在或者就足以使試煉失去效用了。但若他們沒有主在身邊,事情就要大大地兩樣了。與此對照,聖靈卻是無所不在的;祂不受肉身的限制,神的兒女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什麼時候需要,都一樣地可以與祂接近。並且祂的同在是在裏面,而不是在外面的。祂是從裏面執行祂的成聖事工、彰顯基督、模成祂的形像。直到基督向門徒「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約二十22)的時候,他們才明白了主所說:「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那句難解的話之蒙福實情。他們不再要那看得見的主之形體的同在了;他們已經有更好的了。

  耶穌肉身的腳蹤,不再滯留塵世,
  祂藉聖靈的同在,始終也不離你。
  你心雖然覺孤單,缺少朋友同伴,
  祂不撇你為孤兒,時刻必來就你。

  二、藉著聖靈永住天上

  神聖的保惠師已經來居住了:「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祂永遠與你們同在。」(約十四16)祂在人心裏作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弗四30)祂或許會擔憂,我們或許會失去蒙祂稱許的感覺,然而祂總不撇下祂已經進去居住的心。我們應當因這事實歡喜,因知道了基督的替身要重造我們不配的心作祂的聖殿而快樂。

  摘自:所應許的聖靈(The Holy Spirit of Promise)

 

回目錄  下一篇>>